忘記到底是高中還是國中的時候,校外教學曾經到水里蛇窯。當時,也不知道心裡頭哪裡來的感動,大概是第一次看到窯廠,看到取之土地的原料,變成一個個漂亮的陶藝品,那種很自然很生活的成品,足以構成溫暖的理由。突然,我走向前,詢問是否能在暑假來這裡打工,順便認識更多。工作人員說當然ok,可惜父母那一關過不了。

這或許鑄成當我成為家居線記者後,總愛尋訪陶藝師的家。

其實,事情無關好壞或對錯。畫家也是很棒的,用色彩把生命畫出來,也是讓人感動的。任何人用周邊元素,把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,不管是否是檯面上的藝術家,不管作品好壞,其實都是生活藝術家。只是,在這當中,我又更偏愛陶藝,或許「土地」可以讓人安心,這大概又是受了賽珍珠的小說大地的影響。誰知道呢,生命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有牽連的,無法輕易切割。



每次拜訪陶藝家,總愛看他們的窯。這次特別的地方是,田大哥用的是我最喜歡的「柴燒」。柴燒很美的,用大自然的木柴,生出大自然的火,燒烤著大自然的陶土,最後成就了陶藝的樸拙之美。可愛熱情的田太說,每次燒窯,要經過四個日夜,不眠不休照顧柴火,好讓火勢的溫度升高到1200以上。光想到要近身添加柴火,身體和1200度高溫擦身而過,皮膚彷彿都能感受到灼痛。

可是田太說他們不苦,只要想到最後的成功,這些都不苦。尤其燒到最後一天,溫度到達至高點,約1300度時,火焰開始變成白色。但到優雅的白色火焰,大家就知道,可以封窯了。

那像是他們跟火焰之間的默契,白色的火焰象徵著平和。當平和出現,大夥就不需要再奮戰了,只要封好窯,再等待4個日夜,就可以開窯了。

他們的山居生活就不用多說,因為千篇一律。但這段燒窯的過程,可以分享,因為燒柴窯的陶藝家,愈來愈少了。


原本光滑細緻的粗胚。


燒完後的成品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