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從大學和一群好友鬼混開始接觸到啤酒,一直都喜歡喝啤酒助興放鬆的感覺。一直以來就把它當飲料,沒有太過研究,應該說,根本沒想研究它的歷史,因為太平凡的飲品了。

直到兩個月前吧!去永康街上某間剛關起來的小酒館喝比利時啤酒,因為口感和一般喝的不同,老闆耐心的詳細解說何謂比利時啤酒,才赫然發現,原來不同品種的發酵過程不同,背後歷史背景和文化,也頗有趣味。

勾起了好奇心,前幾天買了本啤酒的世界紀行回來看,這本書硬是插了隊,擠在我正打算要看的日常經典設計前面。

也好,看了好一陣子的設計、建築,也才剛看完關於印度的歷史,雖然也都很有趣,卻難免嚴肅了點。剛好看本輕鬆的書打發時間,順便調解一下。

書還沒看完,倒是笑場好幾次。忍不住跟大家分享其中幾個笑點。

首先,早期啤酒,因為還沒有現今高科技技術幫忙判別好壞,在德國和英國,有相同測試方式,評比卻截然不同。有趣的是,在德國慕尼黑東南東六十里處,有個小城叫貝瑙。在十五世紀時,有個別具一格的判別啤酒好壞的方式。

引述自書中的話:市長、市場監察官和審判官一共三人前往受檢的釀酒廠進行臨檢。走進釀酒廠,三人先穿上黃色的皮製長褲,酒廠中準備一只木製長椅。市場監察官要在長椅上澆上一杯啤酒,然後三人均等的坐在被啤酒淋溼的椅子上。

三人並排坐好,兩個小時不能動。時間到時,三人一齊起立,椅子會黏在皮褲上。若是椅子被拉到一定高度,表示那杯啤酒用的是相當上等的麥芽,則該釀酒廠便被判定合格。

看完這段文字,忍不住噴笑出來。書中又提到英國也有一樣的評判方式,但評判標準卻不同,反而是如果皮褲和椅子黏的太緊,表示啤酒沒有發酵完全。

接下來又提到當時對釀造烈酒的處罰,列舉數個城市的處罰方式,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,不單有趣而且其實處罰非常嚴厲的條款如下:違規製造太過於劣質的啤酒,釀酒商必需把他的產品喝光光。

真是十分有趣的條例。

這本書除了有趣,也講述了啤酒的歷史,比如中古世紀的修道院,甚至到如今也有少數修道院,會釀造啤酒。對他們來說,啤酒是奉行斷食修行時的營養補給品。當然,其中還有許多曲折背景,讓修道院成了釀造啤酒的場地,以及啤酒是為何變成普遍的平民飲料。也對各式有還算詳盡的解說,包括背後歷史及釀造的特別之處。

總而言之,是本有趣的書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