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去宜蘭拍照,訪一個設計師的空間,受到屋主們熱情款待。原來,設計師是屋主的弟弟,今天設計師和他老婆,一同帶著他們的工作團隊,趁我們這次來採訪,也一同來玩,所以十分熱鬧,阿聰還交到一個好朋友叫「順達」,今天可是阿聰的得意小助理呢!

訪完這個空間,也已經下午3點多,和攝影師分別後,「專程」到「林邁」的新家拜訪。

林邁是個燈飾藝術家,他的空間時常接受媒體採訪,包括我以前的雜誌,還有雅砌、DIY玩布置、電視台等。他也是我的忘年之交,我的好朋友。4年前訪過他之後,雖然我們曾經斷訊過,託同事去採訪他的福,又和他聯絡上。

4年前的空間,完整度很高,炫麗的叫人以為踏進華麗宮殿。他用色彩搭配自己親手做的燈飾,視覺感強烈。可惜我之前拍的照片已經不見了。同事去年拍的空間,依然很有「林邁」的風格,只是略顯殘破,他似乎對那個空間有很深的殘念。(不要打我!)

新家,我要老調重談,依然「很有林邁的風格」。大老遠的,就看到天空藍的大型鐵皮屋在綠意中突出,不用看地址都知道那是他家。

林邁就是有一種神奇的魔力,鐵皮屋都能變得很有味道。空間再差,都讓人覺得很享受。環境再亂,也不會覺得很不舒服。唯一,讓我好氣又好笑的是,他的廁所永遠都很.......露天。上次是根本是露天,這次是有個未遮蔽的窗戶,可直接透視戶外。不過,我想這次是因為窗戶還沒裝,可是,還是讓我膽顫心驚的搖頭。

其實,我跟林邁很少見面,但心裡總關心著他。今天,兩人用塔羅牌互算之餘,也互相問這次我去宜蘭,對彼此的意義。我想,像是好友一般敘舊,心靈感到舒暢滿足,這次這次去宜蘭採訪之餘,最大的收穫。我們並未聊彼此的辛苦或難受,反而是分享心情。

林邁說,我是很「正面」的人。也對,我也只能看正面,側面就SOSO了。

林邁的這個空間,不只是他的家,也是他的工作室,但對我來說,最開心的是他會開放成咖啡廳,讓大家能一同分享他的創作和生活。其實,空間完成度大約7成吧!但是,已經有模有樣,很多角落拍起照來,挺有意思,反正,就是很「林邁」。

林邁預計11月開張,最遲年底,希望大家有時間可以去晃晃,他這位老人家會很開心。

他是一個人生經歷再三波折,故事性很強的人。曾經是老闆,工場倒閉,跑去電視台工作,又做過美術。還曾經拋棄一切去國外旅居半年。人生阻礙再三,數度想自殺,卻因天性還是帶著開朗,對人性還是帶著期待,又充滿希望的站起來。一次次受傷,一次次爬起來,又一次次跌倒。

我想,我不知道該怎麼陳述他的故事,若大家有機會願意去找他,我想他很樂意和大家分享故事,也許對芸芸眾生我們來說,會更懂得「惜福」。

再借同事之前採訪的文章一用,對林邁故事有興趣的人,可以看看。

林邁:把最爛的地方變成天堂

【胡芝寧╱宜蘭報導】大雨滂沱,打在鐵皮屋頂上,氣勢相當驚人。我們在屋子裡,圍繞在一盆炭火旁坐下,音響傳來的歌劇女高音唱得激昂,林邁戴著帽子,因寒流來襲而裹著1件大外套,感冒讓他不時咳嗽,卻還是菸不離手。屋外白茫茫,看似一片汪洋,屋內華麗燈飾、立體光影和紅透的炭火,交織出微妙的溫度,溫暖又帶點寂寥

創意無限
林邁,48歲的人生換過無數頭銜,現在的工作是燈飾藝術家。林邁的燈,每一盞都有獨一無二的個性,超越材質、空間和光源的型態,在他親手打造的空間中,顯露著捉摸不定的特徵。「你不要叫我老師,我很早就自己創業,創作也是自己摸索,我沒有老師,你叫我Michael就好!」

素淨牆面映繁複燈影
從宜蘭利澤簡搬來這裡已經1年半,破舊的磚房農舍,有些地方還會漏水。住家屋頂因殘破而以鐵皮覆蓋,牆壁頹圮,破牆也能改變原有動線;不同的燈光引領著進入空間的步伐,作為起點的標示,也可當作出口。從事燈飾創作已超過15年,林邁卻說,燈,只是自己拋出的話題,他不想每次訪問都談燈。「我最想作的是空間,我花很多時間去作空間。我的燈飾大部分都是跟裝置空間、裝飾家有關。」
林邁說自己不喜歡太極簡,那樣的感覺對他而言太冷,「我喜歡繁複一點,我的燈飾也一樣。你看那邊的燈和映在牆壁上的光,如果牆壁很單調、無聊,那我的燈就可以把無聊的牆壁,變得更有層次、變成一幅畫。」也許是侷限於那些纏繞的線條,也許是線條內因糾葛而更寬廣的世界,林邁的燈,和他的人,就在這樣的空間裡延續交會。

隨心情恣意構築空間
建物約100坪,磚房外另搭建的工作室約60坪。大廳、廚房、臥室、小書房、長長的廊道、亂七八糟的閒置空間、戶外的浴廁,屋內外的規劃、擺設、空間利用、牆面色調、花園水池,都依著林邁的心情,恣意的變化。美麗的空間、華麗的燈飾,都伴隨著歷經波折的人生一起發生。
在利澤簡的慘痛經驗,林邁對於目前的空間改造,雖說已沒有過去的積極熱情,但畢竟還是自己要住的地方,至少要達到生活舒服的目的,也很明確。花了40萬元,做水電、防漏搭建工作室等基礎工程,很多設備都採用活動可拆設計,林邁一定會搬走的心意相當明顯。
「家,就是要溫暖的光線,每個空間也都要有自己的表情,尤其是廚房很重要,我們等一下可以在炭火上煮燒酒雞,我再做全宇宙最棒的炒飯一起吃,你們會很想念我這裡。」林邁說,「家」除了空間外,還需要有互動的關係存在,不只是看電視、睡覺而已,更是朋友互相往來、聯繫情感的所在。

悲慘世界享快樂人生
「剛搬來這裡時,什麼都很破爛,但我還是很浪漫。下雨漏水就讓他漏啊!天氣好的時候,我把豪華套墊鋪在地上,音樂開很大聲,咖啡、酒菜都擺設好,自己躺下看著天空,來一場露天的享受。我是在悲慘世界過著自己的快樂人生,真的很好玩。」
寬廣破落的空間似乎又來自某種無言的宣示,那個獨立的燈飾、那些倒映在素淨牆面的枝微末節,終究逃不過本身作為動機也是結果的事實,這住家當然不富麗堂皇,走在稍嫌顛簸的住家走道,總會被那幻似的光影混淆方向。生活的情感引發動機,作品的意念成就藝術,大型吊燈就掛在大廳正中央,林邁創作的初衷,隨著光源流向某個也許沈淪,但一定夠新的地方。
辛苦撐過了這10幾年,問林邁,生活應該怎麼過才最實在?他看了我一眼,嘆了一口氣說:「就把最爛的地方變成天堂吧!」外面雨聲滴滴答答,林邁以有點驕傲又有點戲謔的語氣說出這句話,然後,沿著自製鐵桌爐內炭火升起的白煙,望向雨中靜止的地方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