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把三言社出版的建築小史看完。

大多數人聽到「建築」這詞兒,感覺有點硬,其實這本書很有趣,講解了東亞、中東、埃及等地區的文化特色,甚至囊括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特性,深入淺出的講解,讓我少有打旽兒的時候(偶爾還是不禁眼神迷濛!)。

看著看著,並不能說對這些用語和知識多瞭解了幾分,只是心裡有感嘆,「建築」,是永久存在生活中,不可缺少的。

不管我們是住豪宅還是草屋,不管我們是在台灣還是世界上的某個小角落,只有有人的地方,都需要建築。

這本書有趣的地方,是她不只介紹了各時期大師的作品,也將市井小民的住宅特色介紹進去。這點讓我很驚喜,你可以從書中看到,喔!原來古時候的埃及人,一般人居住的房子長這樣啊?你還可以看到,在馬利共和國(註1)境內的多貢人,住在土樓內的空間剖面圖和外觀。

你可以看到,原來,常民建築真得很有趣。「常民建築」(註2)這詞兒,是朋友告訴我的。他那時候說,常民建築雖然不見得美觀,但很有趣,常能激發他許多靈感。那時候我還不甚瞭解,可能台灣的常民建築我都看慣了,不稀奇了哪!

書中一直提及一件事,讓我得到很大省思。許多流傳下來的建築物,都是王宮貴族的住所,他們用上好材料去架構房子,我們當然也從中得知過去的歷史,卻不是那麼貼近「平常」。我喜歡他用「平常」的字眼,這2個字,代表就是多數人的生活形態。所以,書中也有努力介紹市井小民的居住環境和特性,很有趣。

簡簡單單的介紹,配合圖和文,很適合我這種並沒有要全盤瞭解(那我去念建築系就好啦!可是我又不想。)的平民老百姓,卻又能多少架構對建築的想法。

我希望,讓自己慢慢累積這些想法和知識,未來,如果有能力可以自助旅行,去探訪我心儀的大師的空間時,應該會更多感動吧!

註1:

馬利共和國

【簡介】歷史上曾是迦納帝國、馬利帝國和桑海帝國的中心地區。1895年淪爲法國殖民地。1958年成爲“法蘭西共同體”內的“自治共和國”。1959年4月與塞內加爾結成馬利聯邦。1960年9月22日獨立。

【位置】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南緣,西鄰茅利塔尼亞、塞內加爾,北、東與阿爾及利亞和尼日爲鄰,南接幾內亞、象牙海岸和布吉納法索,爲內陸國。

【氣候】北部爲熱帶沙漠氣候,乾旱炎熱。中、南部爲熱帶草原氣候。全年分爲三個季節:3月~5月爲熱季,6月~10月爲雨季,11月~2月爲涼季。熱季最高氣溫達50℃,涼季最低氣溫爲13℃。

【人口】1150萬(1997年)。全國有23個部族。

【語言】官方語言為法語,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,但無文字。通用班巴拉語。

【宗教】94%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。

註2:

常民建築:是社會與文化的總體表現,它忠實地反映出在地住民與外在環境間的關係,同時真切地顯現居民的社會經濟、歷史人文、民俗藝術與宗教信仰等文化活動的建築物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